聚奮三友書畫篆刻展
李螢儒|柯詩安|杜三鑫


       展  期|2023.0916-2023.1021
       藝術家|李螢儒、柯詩安、杜三鑫
       設  計|意研堂
       地  點|台灣科技廣場 意在藝術藝廊

聚奮三友為台灣青壯派書畫及篆刻名家,由李螢儒、柯詩安、杜三鑫 三位老師互相砥礪而成,三位老師風格各異、獨具特色,且恰逢李螢儒老師還曆之年六十大壽,以此為慶。



聚奮三友在文人已經消逝的時代並不以追逐風雅而自我標舉。反而,我看到他們的處世作為,比較接近所謂的「狂者進取,狷者有所不為」--在藝術創作上的積極與自我要求(從刻印與書畫的創作數量)近乎「狂」,而在名利的淡泊上,近乎「狷」。這種「狂狷」的氣質,賦予了奮聚三友作品的一種特殊的他人無可企及的「士氣」。

──東海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 吳超然








李螢儒

,1963年生,台灣雲林縣人。

號「微凹印人」,齋名「近思書屋」、「石璞田舍」、「翦雲草堂」。

師承江兆申先生,身為最小子弟的他,自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後,從事設計、攝影等藝文工作多年,以此美學涵養於四十歲首次舉辦個人展覽。

書畫作品多以山水風景為主,其中以《寫經飾圖》搭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小楷展現出書畫鮮明精神。李老師也揮毫出草書、隸書等大字使經文巧妙精微的融入其中。因皮膚對石粉過敏而選擇陶印作為發揮,身為愛狗人士的李老師,藉此發想捏製各種獸首、人像印鈕令人深具印象。








柯詩安

,1965年生,台灣嘉義縣義竹鄉人。

號「散行」、「師盦」,齋名「行藏齋」、「學子敬齋」、「遊無何有之齋」。

先後師從施石鰲先生學習書法、黃子昭先生學習篆刻。1998年入吳平先生「我思齋」門下。靜雅的甲骨文書法與篆刻為其特色。

《遊於無何有之鄉》系列畫作,根據山水而構成,是一種寫意、寫境的的呈現方式,遠觀有山水渾厚之實也有氤氳之感,如同飄渺於大地之間的感受。其詞典故出自《莊子‧應帝王》,原指空無地方,進而衍伸為超越客觀世界的自由。以水墨追拓進行創作,藉由柯老師的思想眼光,一窺其面貌。






杜三鑫

,1965年出生,台灣台北三重,號散仙,齋名「知足知不足無可無不可之齋」。先後師承林麗華、謝宗安、吳平、張光賓諸位先生。以

焦墨小點所繪製而成的畫面,猶如斧鑿般的效果,厚實有力。

杜老師無處不刻印,等待的時間便是一種創作日常。而畫圖則是因著張光賓老師的緣故,結識了好幾年後才開始繪畫山水,層層的山巒,焦濃的墨以極黑的張力呈現,許多人便有了鑿刀與畫筆的連結,不難看出當中的關聯性即是「使刀如筆」。


   
  
 






邀卡

作品集





  

 


主視覺